智能制造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信息公开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学科与科研 | 党群工作 | 团学工作 | 招就校友 | 社会服务 | 党史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智能制造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机械(0855专业学位)】
2024-10-13 17:27 KYK KYK

2025年攀枝花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机械(0855专业学位)

一、学院概况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车辆工程为校级特色专业。4个专业均为硕士点重点建设专业。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博士14人(含在读4人),省、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6人,市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1人,攀枝花市创新领军人才1人,攀枝花技能大师1人,攀枝花工匠1人,攀枝花市青技人才3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2人。

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和质量工程项目5项,出版教材与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70余篇,授权专利近400件,软件著作权70余项,制定国家/地方标准4项。

2007年起,我院先后与西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近30名,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与攀钢集团、利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10余家单位建立长期保持稳定的研究生培养合作关系,共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省级钒钛先进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产教融合基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0余人,共建产教融合课程10余门,向企业输送定制人才30余人。

学院建有钛合金先进制造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攀枝花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攀枝花市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有机器人实验室、汽车性能检测实验室、汽车构造实验室、振动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汽车逆向设计创新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40余个,仪器设备总值近4000多万元,实验室面积7000余平米,另有稳定的校外就业实习基地70余个,为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师生顺利开展教育与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二、招生方向

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机械工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两个研究方向。围绕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开发的需求,紧密结合本专业学位点在钒钛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及智能装备领域等方面的学科特色,培养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检测分析、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方向一:机械工程方向

主要针对钒钛资源开发所涉及到的智能装备的设计、制造与运维、复杂机电系统的集成科学等方向开展研究和人才培养。依托钒钛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与攀钢集团、钢城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该方向拥有汽车性能检测实验室、汽车构造实验室、振动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等,具有良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条件。学生毕业后可在制造类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设计开发和科学研究工作。

方向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向

主要针对钒钛资源开发涉及到的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工艺设计及验证、数字化质量检测与控制等方向开展研究和人才培养。依托钛合金先进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与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龙蟒佰利等多家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该方向师资队伍强,有逆向设计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用于开发和生产的硬件资源。毕业生可在制造类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设计开发和科学研究工作。

三、导师队伍

学院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9人,攀钢集团、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导师1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

1)部分校内导师

黄小兵,工学博士(后),教授,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攀枝花学院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机械系统与工作行为仿真方面研究;主持(研)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川省重大专项、攀枝花市及横向等各类项目10余项,获四川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8项,在《石油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EI收录7篇。

魏弦,工学博士,教授,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攀枝花创新领军人才、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攀枝花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浙江省台州市“500精英创业人才、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智能装备设计及控制(包括数控机床精度控制,3D打印设备及工艺)、仿生智能材料设计及调控、摩擦学与机械表界面科学等研究工作;获得市厅级以上成果奖6项,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攀枝花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主持(研)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近400万元;出版专著、教材3部,在Physicsof Fluids、《仪器仪表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近20篇,授权专利40余项。

张敬东,工学硕士,教授,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学会西南分会理事,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车辆工程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或参研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四川省教育厅、攀枝花市及横向等各类项目20余项,到账经费200余万元。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CPC1等收录16篇,获国家授权专利6项。

向国齐,工学博士,教授,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多学科设计优化、智能机电系统、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四川省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多次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多项课题研究,主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军用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机理研究,主持多学科设计优化中代理模型与智能算法研究等多项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编写教材和专著2本,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攀枝花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郑彬,工学博士(后),教授,攀枝花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与攀钢集团、钢铁钒钛研究院等公司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并在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机械产品开发工作多年,工程经验丰富。参与外单位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主要从事机器视觉、钒钛汽车零部件设计、开发等工作。近5年,主持及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10余项,在研项目5项,其中工程技术类项目2项。在《Advances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强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研究成果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轨断面尺寸在线测量,已成功应用于攀钢轨梁厂,测量精度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曾富洪,工学硕士,教授,攀枝花市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制产品创新设计和制造业信息化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和主研了国家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教改项目,攀枝花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种级别的科研教研项目20多项;在中国机械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国内外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多篇:撰写专著和教材4部: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发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7套,软件为多个企业使用。获得专利50多项。

张健,在读博士,副教授,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从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方面教学科研工作。参与外单位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曾在四川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实践锻炼,主要负责车辆相关零部件设计工作。近5年,主持(研)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EI收录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2项,出版著作1部。研究成果面向智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评价提出了一种考虑智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为现代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的选择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法。

张学刚,工学博士,副教授,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新型齿轮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钛合金零部件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在浙江耀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烃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践锻炼。近5年,负责企业委托科研课题1项,主持或主研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6项,其中,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被SCI检索和中文核心期刊18篇,一作论文《线接触曲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与仿真》荣登《机床与液压》第5016期封面,《可双轴联动的太阳跟踪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获攀枝花市优秀论文三等奖。申请各种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

2)部分校外导师

陶功明,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后、四川省知识产权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库成员、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攀枝花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攀钢型材轧制终身首席工程师,长期从事型材轧制装备与技术研究,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入围国家科技奖一等奖1项,科技成果40余项,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申报国家专利近200项。拟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学位论文指导工作。

郑建能,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担任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重大专项的实施和重点产品研制工作,为推动国家核电产品研制、行业技术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获得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拟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学位论文指导工作。

王立云,电机领域专家,长期从事各类型军用、民用电机的研发及管理工作。全国信息产业用微特电机及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及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四川省科技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参与和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国家军用电子元器件新品科研项目、国防科工项目、省JMRH项目;发表论文6篇;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拟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学位论文指导工作。

张祺,工学博士,副教授,成都工业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攀枝花市青技人才,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攀枝花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持或主研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6项,出版专著、教材2部,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4;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8篇。担任国内外多个刊物审稿专家。

四、人才培养成效

近五年,组织学生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及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中国(国际)3D打印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创业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共计获奖200余项,其中国家级50余项,省级1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0余项,授权专利50余项。各专业就业率均保持在92%以上,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0%左右。学院与西华大学、四川川轻化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年,毕业硕士研究生23人,就业率100%,2人留校工作,多人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60%以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于高校、科研院所、行政事业单位及知名企业。

五、优秀毕业生风采

何泽银,200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工学博士,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军队合作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发表含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论文在内的高水平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专利已授权日本M公司使用);获软件著作权4项(2项已授权J公司产品开发使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

刘伟吉,200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授(破格),博士(后),201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钻井工程岩石破碎与提速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SCI论文50余篇,EI收录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主编专著1部,参编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等省部级项目5项,西南石油大学启航项目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学成果奖2项,作为负责人开展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与油田协作项目20余项。

刘飞,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属3D打印、激光增材制造、轻量化结构设计、骨组织工程等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材料的设计优化与有限元仿真、智能材料3D打印、3D打印骨科植入体设计,参与了多款金属3D打印骨科植入体的设计、研发、制备及临床实验工作。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其中1top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课题1项(特等)、重庆市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发共用技术、装发预研、重庆市科技人才及军工横向项目等10余项,担任国际期刊Materials& Design(中科院一区)、Additive Manufacturing(中科院一区)审稿人。

邓强国,200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现任云南省图学学会秘书长,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校级教学名师,云南省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才协会理事,云南省工程图学课程类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科技开发项目12项,与十余家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教改项目6项等。主编出版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1部,专著1部。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0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

毛忠发,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就职于汕头大学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2012年毕业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持(研)国家863计划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5项,在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Cl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授权专利5项。

六、考试科目

1)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07机械设计

参考书目:濮良贵等.机械设计(第十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考试大纲见附件)

2)复试科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参考书目: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工程图学

参考书目: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机械制图(7).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机械原理

参考书目:孙恒,葛文杰.机械原理(第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七、奖励政策

1)国家奖助政策

国家奖学金,20000//年,依据当年相关文件评定。

学业奖学金,6000-10000//年,依据当年相关文件评定。

国家助学金,6000//年,资助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2)学校资助政策

校级学业奖学金,一志愿录取考生10000/年。

三助一辅岗位津贴,不低于500/月,按10个月发放,每半年发一次;按照学校岗位设置进行聘用。

创新创业基金,3000-5000/项,其立项和管理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学术科研成果奖,最高可得50000元。其金额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临时困难补助,因遇到突发、临时、特殊、重大的经济困难等情况,困难学生可申请获得1000-5000/次,具体金额视情况而定。

选择优秀硕士毕业生留校工作。(注:以上奖项如有不符合上级规定的,最终以上级规定为准。)

八、联系方式

学院网站:https://znzz.pzhu.edu.cn/

联系电话:18982355000(魏老师)

15025346488(张老师)

报考咨询QQ群:

附件:《807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智能制造学院